1970-01-01 08:00:0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中国传统的“士”

谢无愿

日前,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了《温文尔雅》一书,内容是温总理在各种场合讲话时所引用的诗句、文句,这些句子共涉及以中国古诗为主的诗歌31篇,文72篇;各章节分别配上温引用相关诗文时的语境和环境,并“以文学赏析的形式解读其背景出处”。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厅副主任何长江是该书的主编之一。

编者表示,此书除能让读者体验中国诗文的独特魅力,更可领略一个大国总理的文化底蕴和语言魅力,体会“东方古国传统文化的智慧”。因此该书封底也给书名配上了一个类似于副题的宣传语:“读古代诗文,悟政治智慧”。在这么一个“时尚”汹涌、人们往往乐于不加选择地弃传统如敝履的年代,读古代诗文而悟政治智慧,谈何容易。这大约是出版营销的一个噱头,不过仍不失为很有意思的说法。

对处于纷繁复杂现代社会的政治领袖而言,其智慧与怀抱当然不能仅以“传统”名之。而中国高层人物再开放,也总有与体制文化相配套的神龙见首不见尾,因此对这些人的整体评价,更属于历史范畴。不过,且不说其作为政治人物显然不得不多受制约的公共政治行为,仅从温公开表现出的个人情志特征而论,这些年来,如他在温文尔雅中时而情感外露、内敛而不失坚持的风格,如他书香出身、饱读经典与学而优则仕的人生历程,以及亲自作诗为文的举措,尤其如其近期出于深重忧患感为万民执言的做法,似乎使他在个人形象上越来越接近于中国传统精英知识分子---- 一位真正的“士”。

从春秋战国以降,广布于中国社会不同领域的士,作为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阶层,历来承载中华理知精华、人文血脉。此方面余英时的名作《士与中国文化》有很好论证。中国官僚历来称“士大夫”,为官作宰,依然“士”字开头,道理就在这里。当然,作为知识阶层的这类人任何时候都良莠不齐,历来趋炎附势、紧随皇权祸国殃民的在所多有,更有不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